全部新闻 > 动态新闻
2013-06-09 浏览量:4722
鄞州,一片“插根筷子都能生根发芽”的创业之地,一座“太阳每天都新鲜”的创新之城。
活跃其间的,是一个把创新渗入骨髓的智慧群体。掌握谋略的企业掌门人,拥有技术的海归人才,手握资本的风险投资人,要转型,他们紧盯世界第一方阵的产业领域;要升级,他们在坚守的行业里做到顶尖至臻。
服务其间的,是一个把创新融入工作的政府体系。谋划全局的决策者,勤奋工作的机关部门工作人员,扎根基层的党员干部,他们时刻把创新理念融会贯通于日常工作,为这片土地的创新培育必需的阳光、空气和水。
鄞州,借助资本力量,推进科技创新风生水起;依托人才支撑,集聚起科技创新优质资源;释放政策能量,培育科技创新良好环境。居高声自远,鄞州居于资本、人才、政策三大元素高地,让科技创新这盘棋越走越活,让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四射。
资本:追逐领先科技
有投入不一定有创新,没有投入一定没有创新。鄞州这块地方的创新激情,之所以如此炽热,主要是有一批把创新渗入灵魂的企业家,有一股追逐创新的资本洪流。
企业家们有胆魄,有智慧,长袖善舞,运用资本的力量;他们执着创新,让自己站在创新的巨人肩膀上。在这里,创新与资本结合,汇成巨大力量。更令人欣喜的是,这种创新理念与资本力量的融洽,已经在企业家群体中成为一种自然觉醒,且薪火相传,生生不息。
纳米级金属材料,这个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颗粒,是让数码产品和电子产品变得轻薄的神奇材料。这种金属材料全世界只有四家工厂能生产,其中一家在中国,就是鄞州区的广博集团。王利平,就是让纳米级金属材料产业落户中国的“狂人”。
创新的选择,需要先人一步的洞察力。做文具起家的王利平,本来已经在文具产业做得风生水起,“一堆纸张进去,一个本子出来”,生产水平已经初步智能化。但他一直在寻找文具产业之外的新产业。
这条转型新路,王利平很疯狂。1995年到1996年,他连跑八趟美国,终被美国移民局请进小房间问讯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2000年5月,他在纽约第五大道第45街一个地下室里,找到了当时研究纳米级金属材料的中国留学生。
在王利平看来,文具产业是一个“能看到明天怎么样的产业”,纳米新材料产业是“虽然明天不一定成功、但后天肯定灿烂”的产业。这种对创新的痴求,让他在这个未来产业中一掷千金。
整整13年,王利平四处网罗人才,聘请国外“夜光工程师”,招纳业内专家学者,给股权,给高薪。如今,外籍工程师就有十几人。
整整13年,王利平把积累的利润,大把投入到纳米级金属材料的自主加工设备研制上。被杜邦垄断的纳米级银浆,随着广博的加入,每公斤价格从上万元下跌了近一半。
王利平说:“民营企业搞转型创新,可用‘险绝’两字形容,这么多年的坚持,这么巨大的投入,想想都后怕。”正是他的坚持,如今“广博纳米”一只脚已经踏入了上千亿美元级的巨大市场。广博集团已经形成传统文具与纳米金属材料“两翼齐飞”的新格局。最明显一点,是广博产品的含金量大大提升,一集装箱产品卖出去,“从几万元变成了几百万元”。
“鄞州企业家的新型投资理念,让我们惊讶。”赛伯乐中国投资公司“甬科基金”创始合伙人叶聚利,则从另一角度观察鄞州企业家。他的1亿元基金全部由7名当地民营企业家筹资成立,其中不乏一些鄞州本土企业家。这些传统制造业企业家,如今拥有的现代投资意识,让叶聚利倍感振奋。“这些企业家敢于拿出真金白银,让风投基金操作运营,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。”
如今在鄞州,企业创造的利润,上市公司的融资,创投进来的资本,政府支持的资金……滚滚资金洪流,正集聚在技术创新的刀刃上,为鄞州下一步创新积蓄着新的能量
(摘自《浙江在线》)